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保

沙漠也是生态系统,也需要进行保护

时间:2024/08/07 14:37:39 | 作者:陶思明 |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日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遗产委员会评审,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此前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多是更具吸引力的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多以植被繁茂、山清水秀、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特征。此次入选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填补了我国世界遗产在沙漠生态系统方面的空白。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独特、稀有、绝妙的高大沙山,以及无数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是温带和超干旱气候下沙漠景观和地貌持续演变的杰出范例,也是全球范围内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沙漠景观之一。这个评价足够高,是对巴丹吉林沙漠自然价值的充分肯定,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沙漠,以更加文明的态度对待沙漠。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还有巴丹吉林、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柴达木盆地等沙漠,与沙漠密切相关的还有戈壁、沙地等。不同于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沙漠由自然因素影响形成,具有原生性。我国沙漠本来就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干旱多风带和高大山系环绕的盆地,高山迫使空气上升变冷失去水分,在山脉迎风面形成降水,当干空气下降到背风侧,穿过较低地面时吸收水分引起环境干燥。这些地方原本极为干旱甚至多年不降雨,干空气还从大地吸取水分,而且风多空气流动快,成为沙漠的有力营造者。这种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具有稳定性,所以我国沙漠演化发展有上亿年的历史,最短的也在万年以上。

沙漠是先天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不管人们喜欢与否,都是一种自然存在,与森林、草原、河流等共同反映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沙漠似乎总抱着强烈的排斥态度,经常以“不毛之地”“生命禁区”“死亡之海”来形容,截断水源、砍伐灌木、采挖药材、过度放牧、拉力穿越、排放污水、掩埋垃圾、各种占用等问题层出不穷。防沙治沙主要针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土地退化,但如果扩大到自然形成的沙漠,就可能破坏沙漠结皮,活化固定沙丘,改变水沙平衡,导致风沙肆虐、天然绿洲衰败。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沙漠和人们喜欢的“绿”“青”有差距,看上去黄沙漫天什么都没有,但其实科学的、文化的、生物的、环境的、经济的价值同样存在。沙漠不适合人类生活,但人可以主动避让免灾。我们要改变对沙漠的刻板看法,不要总拿西北沙漠的荒凉与江南水乡、天府之国或海南热带雨林、东北大森林对比,也不要比照沙漠化土地阶段性治理成效,没有把握地积极治理沙漠、试图消灭沙漠,或改变流向沙漠的水系等自然条件,防止不必要的攘踏干扰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一样都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绕不开沙漠。我国已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漠公园等制度,巴丹吉林沙漠还是世界地质公园,这都体现了对沙漠的主动保护。这次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沙漠自然价值的科学认知,有助于带动对沙漠生态系统的更好保护。

人为活动引发的土地沙漠化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要防要治,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生沙漠,却需要我们以科学精神承认其存在价值,了解其强大与脆弱并存的特性,给予必要的敬畏,并扬长避短积极适应它。如果做到了,不仅是保护了沙漠,还将更多彰显沙漠生态系统有益的一面。


责任编辑:弘龑

本网版权所有:新华视讯
邮箱:xhsx2019@163.com 值班QQ:1343043433
香港特区政府注册处编号:2786114 香港特区政府登记证编号:70281636-001-01-19-7
地址:中国香港九龙佐敦船街32-36号
本网监督机构:香港互联网信息协会,新华视讯传媒 | 网站地图